首届长江上游生态体育文化暨体育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举行
来源:四川轻化工大学体育学院 审核:王红旗
江水共长天一色,体育与时代同辉。10月11日,由四川轻化工大学体育学院承办办、宜宾市社科联指导的“首届长江上游生态体育文化暨体育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举行。来自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吉首大学、山东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省内外26所高等院校体育学科的5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生态赋能体育、学科交叉融合、区域协同发展”主题,共话“体育强国”背景下的长江上游生态体育屏障建设,共谋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开幕式上,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光忠致辞,介绍学校办学成果及体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成效。他强调,学校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汇聚政产学研用智慧,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体育健康产业优势。宜宾市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张君讲话,并与我校体育学院副院长华锐共同为“长江上游生态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研讨会上,吉首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白晋湘教授,成都体育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刘青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黄英杰教授,聚焦数字赋能传统体育保护、体育改革走向、学科未来价值,分别作《数字赋能视角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国体育改革及方向寻找》《体育:价值、学科与未来》的主旨报告。
专题分论坛中,围绕“体育新使命”,探讨了招生制度改革逻辑,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管理系主任陈林会教授、山东体育学院刘亮教授分别作《我国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的回顾与反思》《新的文化使命下中国体育改革的三重逻辑》;“绿水青山·运动动能”板块围绕长江上游生态体育范式、区域协同、旅游融合等议题展开,四川旅游运动与休闲学院院长罗锐、四川轻化工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赵波分别以《长江上游生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向度与实施方略》《长江上游地区体育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与路径》为题,分享了长江上游生态体育旅游与合作机制新成果。
下午的“山水入画,运动成诗”圆桌对话,由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原院长郭立亚教授主持。成都工业学院体育系负责人郝亮、西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陈家明、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杨英、宜宾学院体育与大健康学院院长韦颂、四川文理学院洪旭辉博士围绕长江上游生态体育内涵,生态、体育、文化共生及评估体系构建等展开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通过学科交叉、校地协同、标准引领、数字赋能,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区域体育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