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四川轻化工大学体育学院2003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专科学生,2006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2019年开始招收学科教学(体育)硕士研究生。

学院坚持“专业赢得尊重、质量决定生命、创新引领发展、服务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承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弘扬体育文化”的光荣使命,坚持以“人格健全、基础扎实、技能突出”为目标,20多年培养了近三千名毕业生。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8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现有国际级裁判员1人,国家级裁判员7人,国家级教练5人,国家健身指导员12人。

学校现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身气功、健美操、排舞、田径、游泳、武术、定向越野等运动代表队。近三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200余项。

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全国萨马兰奇杯气排球比赛、四川省“贡嘎杯”青少年体育联赛等体育赛事。学校2017年获批“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足球队建设单位”。教师获省“杰出贡献奖”1项。邀请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等专家到我校指导。教师田怡然,参加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荣获“健身气功·易筋经”集体赛冠军,并作为我省唯一优秀运动员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2019年受邀参加国庆70周年庆典,登上群众游行“体育强国”彩车。

学校拥有标准田径场6个、篮球场43个、排球场23个、沙滩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39个、网球场33个、足球场10个、游泳馆2个、游泳池2个、多功能体育馆3座、体育训练馆2个,拥有体质测试室、运动生理实验室、体育保健实验室及体操、健美操、乒乓球等教学训练场馆。

二、学科专业简介

学科教学(体育)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本学位点旨在研究体育教育领域中的理论及实践问题,同时探索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专任教师。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校一流专业):培养具备现代体育与体育教学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科学研究

近年来,体育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地厅级课题80余项,获授权专利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教改类论文98篇,主编出版的专(译)著、教材10余部。获省级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工程项目5项、省级教学竞赛奖14项。

1.近三年主要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项目负责人

立项年度

巴蜀体育非遗再生产与乡村文化复兴的耦合机制与路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2025年

新质生产力驱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与路径选择

2024年度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杨雪梅

2024年

四川省公共体育场馆组织机构的历史演变与现实路径研究

2024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助项目

  

2024年

新时代新征程中四川省体育产业

高质量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重点项目

  

2022年


2.科研团队与研究方向介绍:

巴蜀体育非遗文化团队,负责人周伟教授。研究方向:基础理论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应用性跨学科交叉与创新性研究、区域性比较与交流研究。

长江上游生态体育文化团队,负责人赵波教授。研究方向:资源普查、分类与价值评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化传承、活化与社区参与、产业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跨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

体育赛事产业团队,负责人华锐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体育消费行为、大众健身参与研究、健身休闲产业、体育培训与教育、社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四、平台建设

    学院现有市厅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民体质健康与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中心主要围绕运动健康与体育活动促进及体育产业而产生的诸种实践研究的学术机构,积极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为国民体质健康与体育产业研究贡献了力量,近年来收到全省乃至省外申报书一百余份,立项80余项。学院积极服务地方,积极与地方事企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110余项。